新華社南昌6月18日電(記者姚子雲)入夜,走進江西省新餘市中國寶武新鋼集團的薄板作業區,設備指示燈在黑暗中閃爍,機器人靈活地拆捆和貼標,3部無人智能車穿行,將一卷卷鋼卷精準送出倉庫。
在薄板作業區中間庫,無人智能車和機器人24小時作業,每日鋼卷吊運量達7000噸。「原來三個人滿頭大汗的工作,現在一個人吹著空調、盯著監控就能做完。」新鋼集團硅鋼薄板事業部一生產班長胡華說,每小時出庫噸位提升120%,鋼卷夾損率降低90%以上,每年降本增效超18萬元。
在新鋼集團硅鋼薄板事業部薄板作業區中間庫,無人智能車正在調運鋼卷。新華社發
智能制造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,更幫助新鋼集團產品升級迭代。繼2023年成功研發「手撕硅鋼」——0.1毫米寬幅超薄無取向電工鋼之後,今年4月,新鋼集團寬幅高品質優特鋼帶可實現國外鋼帶產品替代,產能及市場佔有率進入行業第一方陣。
曾經,老鋼鐵企業給人的印象是「傻大黑粗」,如今,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升級,老鋼鐵企業建起「黑燈工廠」。
機械臂靈活扭動,一次次夾住樣品穩穩地送入和送出檢測區。僅需180秒,一個板材或棒材的拉伸性能測試便順利結束。在新鋼集團智能拉伸實驗室,室內空無一人,全自動拉伸試驗機器人高效運轉,金屬拉伸斷裂的響聲不時傳出。
「我們實驗室每日最大拉伸試樣檢測量達到1700個,檢測速度大幅超過人工。」新鋼集團技術中心鋼軋檢測作業區作業長汪承星說,智能拉伸試驗無需人工操作,黑燈條件下也能照常運行,投用後檢測準確性有效提升,日均檢測量增加20%。
圖為新鋼集團煉鐵智慧集控中心。新華社發
即使是傳統煉鐵車間,也實現了大「變身」。輕點鼠標,便能輕鬆完成爐溫調整、氣流調整等鐵水冶煉關鍵操作。金紅兵在高爐工作近20年,他說,過去大部分時間在爐台操作,總是一身汗一身灰,現在智能化改造後,上料、熱渣、配管等工序集成化一鍵處理,有效提升生產效率,每年僅降低故障率就可減損260萬元,節省人工成本近200萬元。
在新鋼集團硅鋼集控中心,工作人員正在遠程操控硅鋼產線生產。新華社發
這些變化源於新鋼集團的「聰明大腦」。走進新鋼集團硅鋼集控中心,只見硅鋼產線的狀況和指標數據在指揮大屏上實時清晰顯示。「生產一卷鋼材,消耗的能源,產生的碳排放,都能顯示。」新鋼集團硅鋼薄板事業部硅鋼作業區作業長胡斌說,硅鋼集控中心圍繞硅鋼產線製造全流程工藝實現製造智能化,鋼卷生產工藝由1小時縮短至10分鐘。
智能化工廠同時也是綠色生態工廠。在新鋼集團能源環保部給排水作業區,數尾金魚在中央水處理站的一汪池水中悠然游曳。「這些都是達到排放標準的工業廢水,經過處理後流入池中。」新鋼集團能源環保部給排水作業區作業長黃友辰說,這些經過處理的工業廢水已達到了養殖水質標準。
「作為一家成立於1958年的老鋼鐵企業,我們不斷加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。」新鋼集團黨委書記、董事長劉建榮說,新鋼集團加快數字化轉型、打造智慧化工廠,目前實現了生產、採購、物流、銷售的精細化管控和高效協同,正向鋼鐵行業數字化轉型標杆的目標邁進。
鉅亨微信客服